欢迎访问风水知识网

风水知识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主页 > 风水命理 > 择吉选日

择吉选日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发布时间:2023-05-29 16:03 择吉选日 作者:佚名
其中,庙号源于卜选和择吉的说法较为合理。如果商人在卜选庙号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前提,那么占卜仍然属于“随机抽样”,也不利于“卜选说”的成立。商人用十天千作为日名,不同的庙号可以有相同的日名,日名的选择具有规律性。如果比较商王庙号与金文日名的所属时期和所属者,就能找到这种差异的原因。总之,商人的吉日和从祖名制观念等都是影响卜选庙号的因素。商人选用庙号显然具有规律性。...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商人十分尊崇祖先,他们将已故祖先的神主放入宗庙中进行频繁、隆重的祭祀。祖先庙号选用日干,祭祀时又根据庙号的日干择定祭日。

商人庙号来源的研究成果众多,按内容可分为五类,即庙号源于生死日、次序、社会分组、卜选和择吉。其中,庙号源于卜选和择吉的说法较为合理。

前者基于为两组确凿的甲骨卜辞选日择吉,而后者符合商代的占卜习俗与择吉观念。但这两种说法仍有不完善之处,即没有完全解释商人庙号中的规律性现象以及庙号可为生称的现象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从时代与文化内涵上看,商代生称庙号的现象与西周生称谥的现象最为相近。西周生称谥现象有大量的金文例证支持。传世文献对西周谥号的相关记载,远比对商代庙号的相关记载完善。

商代生称庙号的成因,可以借助这些资料。商人的庙号与后来的谥号相一致,非名亦非字,而是一种尊号(美号)。商人有日神信仰,故而以日干为尊号。这种尊号是其人功绩的高度概括,不仅限于死后卜选而得,生前亦可通过卜选使用。

一、商人庙号来源众说述评

关于商人庙号的来源,一直是讨论的焦点。根据胡辉平、曹定云等人的总结,说法约有11种,分别为生日说、庙主说、祭日说、死日说、致祭次序说、两组执政群所组织的庙主分类制度说、卜选说、吉日说、冠礼和婚礼说、嫡庶说、葬日说等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加上后来曹定云提出的“宗族行第说”和郭静云的“虞日说”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,共计13种说法。其中,将庙主和祭名独立成说的观点值得商榷,因为三国蜀谯周和王国维虽然分别指出商人庙主与日名、祭日的关系,但并没有解释庙号的由来。

商人日名来自生日的说法早在汉代已经出现。甲骨文发现后,王国维首先注意到商人日名与祭日的关系,而对于商人日名的来源,王国维认为商人的日名是死后由子孙所定。

王国维的观点没有脱离旧有的“生日说”。屈万里在溢法滥觞于殷代论一文中同意王国维的说法,他在传世典籍找到先秦时人重视出生年月日的线索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庙号源于次序的说法主要有两种:一是陈梦家的“致祭次序说”,二是曹定云的“宗族行第说”,二说都源于清人吴荣光的观点。

关于商人庙号来源,目前学界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李学勤提出的“卜选说”,他认为殷人的日名是死后卜选而来,并提供了甲骨卜辞依据。

张光直发现殷王庙号虽然用十干,但各干在殷王世系中出现的次数不一,其中甲乙丁三干更是占了商王庙号的半数以上。这种现象直接否定了以往的“生日说”“死日说”和“次序说”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因为这三种说法有一个共同之处,即属于统计学上的“随机抽样”,在随机抽样的情况下所有日干出现的概率应该相差不大。如果商人在卜选庙号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前提,那么占卜仍然属于“随机抽样”,也不利于“卜选说”的成立。

有人认为商人以日干为名应是源于社会分组,可分为二种说法:一种是张光直提出的“两组执政群所组织的庙主分类制度说”,或称“乙丁制说”;另一种是朱凤瀚提出的“嫡庶说”。

杨希枚和吉德炜都在李学勤“卜选说”的基础上,说明庙号与吉日有关。杨希枚认为“商人不仅应有丧葬大典之卜,且应有择元辰、卜吉日之俗”,庙号的合理解释是源于卜选祭日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而商王族祖孙同名,兄弟异名的现象,则可从民族学资料中找到大量例证,这种命名原则实与商王名号的来源、家族结构和婚姻形式无必然关系。

二、商人庙号命名制

庙号是商人对祖先神祭祀时所使用的尊号,一般由两部分构成:前一部分为亲称或区别字。亲称表示受祭祀者与祭祀者之间的关系,而区别字则是为了区别不同的祖先神,在日名前所加的不同种类的字。

这些区别字可分为方位、次序、宗法、庙主、数字和谥号等类型。而庙号的后一部分为日名。商人用十天千作为日名,不同的庙号可以有相同的日名,日名的选择具有规律性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商王族庙号的命名规律可归纳为:一、日干在商王庙号出现的次数不一,甲乙丁三日名占商王庙号的半数以上。二,父子、兄弟、夫妻异名:其他关系中的家族成员庙号命名则没有太多限制,可同可异。三,祖孙庙号偶有相同。

传世文献与古文字材料中的庙号(日名)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。第一,虽然各种统计都显示商人日名在十干中的频次不一致,但商王庙号与金文中的日名在十干分布中呈现的规律性并不相同。

如果比较商王庙号与金文日名的所属时期和所属者,就能找到这种差异的原因。金文的日名资料主要存见于商代晚期,而又以武丁到帝辛时期居多,甚至少量的日名属于西周早期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值得注意的是,商王廪辛至帝辛的庙号都用偶数日干,与金文中的日名统计反映的现象一致,这恐难以巧合来解释。

第二,金文所见的庙号命名制与商王族有异,金文中的庙号可以“父子、兄弟、夫妻同名”,而商王庙号则严格遵循“父子、兄弟、夫妻异名”的原则。

商王自上甲以降用十干为庙号,其选择方式有两种,一种为按十干顺序追命,一种为通过占卜的方式卜选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世系中上甲、报乙、报丙、报丁四王的庙号是按十干顺序追命的,示壬、示癸二王之后的庙号都是采用卜选的方式,卜选是商王庙号的主要选择方式。

示王至帝辛的庙号中有六甲、五乙、一丙、六丁、一戊,二己、四庚、四辛、二壬、一癸,可见庙号的日千分布频次不一,其中甲、乙、丁、庚、辛五日出现最为频繁。

商王庙号与商人吉日相关,多选用甲、乙、丁、庚、辛五日,而金文日名则多选用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五日,之间显然存在矛盾之处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商王庙号与金文日名同属于商代的庙号系统,商人庙号确与吉日有关的话,金文日名应如商王庙号一样多用甲、乙、丁、庚、辛五日,而不是多用十干中的偶数日干。

商代后期,廪辛至帝辛的庙号使用乙、丁、辛三个偶数天干,与金文日名集中分布在偶数天干的现象相似,说明了商代晚期庙号卜选偶数日干的倾向性。

杨希枚根据先秦的传世文献和民族学资料,认为商人“因崇念祖先

而从祖命名的习俗下,王族族谱上也就无可避免地呈现比较显著的祖孙同称现象,且以同名甲乙丁者尤多”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这个想法合理解释了庙号选用日干的频次不一问题,也合理解释了祖孙同名的现象。总之,商人的吉日和从祖名制观念等都是影响卜选庙号的因素。

三、商人生称庙号和成因

商王名号按生前死后可分为生称和庙号两大类,生前之名不用日干,死后庙号使用日干。随着新材料的出现,甲骨金文中可见不少生称日名的例证,需要对庙号在死后选定的观点进行纠正。

花东卜辞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发掘出的一批甲骨资料,根据整理者统计,这批甲骨共有1583片,其中有字甲骨689片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我们认为人物“丁”为时王武丁的观点是合理的。根据花东卜辞中“丁”“庚”二人的相关辞例,说明商人可以使用日干作为生称。

青铜器铭文中同时包含作器者和受器者的日名,并有亲属称谓可以判断两者关系。前面的日名是作器者,后面的日名是受器者。部分青铜器铭文还同时出现作器者的日名与私名,总之,丰富的甲骨金文资料表明商人日名可为生称。

日干称谓,是商代的一种名号制度,学界称为“日名”或“庙号”。但它究竟是商人的名、字,还是号,还存在分歧。但可以肯定选日择吉,商人的日干称谓非名亦非字,而是一种尊号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商代史料缺少对名号制度的记载,无疑给探究商人生称日名的成因造成了不小的困扰。既已说明,商之日名与周之谥号同是一种尊号,那么分析商人生称日名的原因就需要借助西周生称谥的资料了。

传世文献中的“生称谥”现象,较大可能出于后人的追记选日择吉,东汉以下,史家记录更为规范,这种情况就较少出现了。而且先秦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屡经增删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,很难仅凭文本中的语境做出“生称谥”的判断。

虽然周初是否为这种名、字、伯仲之号、谥的制度比较可疑,但周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名号应该是可信的。商代生称现象也应如此。

甲骨金文中较少的生称日名现象,是日名授予的条件造成的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小结

关于商人庙号来源的解释可分为五类,即庙号源于生死日、次序、社会分组、卜选和择吉。庙号源于生死日、次序和社会分组的观点,或缺少关键性证据,或已被出土文献证伪。而庙号源于卜选的观点,则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卜辞证据。

商人选用庙号显然具有规律性。商王室庙号的命名规律反应为:一、甲乙丁三日名占商王庙号的半数以上。二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妻异名。三、祖孙庙号偶有相同。

而金文显示其他商代贵族的庙号命名原则与商王族不同:一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妻庙号可以选用相同日干。二、庙号集中选取偶数日干。

选日择吉 商人尊崇祖先庙号选用日干择定祭日

商王室与其他贵族庙号选用上的差异,原因大致有两点:首先,两者涉及的时代不同。史料较为完整地反应了整个商代诸王及其配偶的庙号,而金文中其他贵族的庙号则多是商代晚期的情况。

其次、可能也与两者身份地位上的差别有关。王族祭祀应较地方贵族更为庄重而严密,因而王族庙号严格遵守父子、兄弟、夫妻异名的规律,其他贵族则没有这种严格的规定。

广告位